分类目录归档:闲书

《置身事内》《论中国》《曾国藩传》读后感

《论中国》

基辛格老爷子的巨作。从第一视角讲述了这位美国政坛的中国专家眼中的中国。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,放在2023年中美越来越面临脱钩风险的情况下,更具有价值。当前美国政坛有意愿也有能力正面理解中国这个国家的人

 

《置身事内》

对于国内经济运行有兴趣的同学,是非常推荐一读的。可以很好地科普很多我们常见但是并不了解的背后含义的一些词语:

  1.  遍布全国的地方城投公司是什么意思?我们一直从国外新闻听到的中国地方债务很严重,和城投公司又是什么意思?例如前几年拯救蔚来汽车的合肥城投公司是什么背景?去年收购荣耀手机的深圳地方投资公司又是什么背景?当我们了解这些都是地方财政的融资和投资具体操盘手之后,很多东西就非常了解了。
  2. 在90年代非常重要的分税制改革是什么东东?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和权限分工是怎么形成的?中间的默契点是什么?
  3. 土地财政的利弊。文中非常明显地支出了土地财政对于国民幸福感的影响,这一点还是非常有观察力而且有勇气的。
  4. 我们前几年听得非常多的供给侧改革面临的背景和问题是什么?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

总之,这本书以浅显的语言,给大家非常清晰地讲述了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经济运行机制,包括过去几个典型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政府的解决方案。让我们能看懂政府比较制式的用语背后的逻辑和解题思路,非常值得一看。

《人类简史》读后感

《人类简史》利用业务时间,断断续续看完的。

推荐指数:5星。

之所以看这本书,是因为前段时间看了朋友圈里面转发的一席袁硕讲解的《进击的智人》。里面很多的观点很明显取自于《人类简史》里面的一些内容。《人类简史》这本书命题太大,作者试图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角度来描述整个人类历史,很明显只能作为一家之言,可以做一些科普和观点借鉴。作为一本入门书来看,其中的很多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。

鉴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写一个完整的读后感,记录一下片段的感觉吧:

  1.  人类的3个发展阶段比较有意思,个人也比较认同:原始社会、农业社会、当代技术社会。
  2.  人类个体的幸福感和人类进程没有关系。原始社会的个体幸福感最强,农业社会最差。但是社会进程不由个体的意志转移。
  3.  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:语言。而不是马克思认为的人类会使用工具。复杂的,能描述虚拟组织的语言(例如国家、公司的概念),使得人类能突破群体的规模限制(一般在100左右),最终形成巨大的协同能力,横扫地球上的其他物种。
  4.  普及了一些基本知识,从生物学的分类法来看,纲目科属种。人类目前属于智人种。和其他的人中,例如北京猿人,属于不同的种,已经有生殖隔离。现有的中国人都是从遥远的非洲慢慢迁徙而来的。而实际上,世界上所有的人类祖先都是非洲猿人。

总之,可以很轻松看完,看完感觉涨姿势。也算是对我们受过正统马克思教育的中国人一些不同的视角输入。